三味线和三弦的区别有哪些三味线:基本分为天神(缠弦的部分),琴杆和琴身三部分。 琴杆:采纳木材。高级的用印度产的红木、紫檀,廉价有南亚、东南亚产的花梨等木材。为了便于携带,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别称为上杆中杆下杆。与此相对,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杆称长杆。 由于琴杆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乐器有把位标记,因此在入门时培育左手对把位(称为勘所)的感觉很重要。 琴身:四方形,正反面蒙上猫皮或狗皮。传统制法使用一整张猫皮,因此在三味线表面可以看见左右对称的黑点,这实际上是猫腹部的乳头的痕迹。由于猫皮高价难求,故也使用狗的背部的皮制作,但是狗皮三味线表面的黑点是故意画上去的,成为一种装饰。 一般采纳丝弦,也有用尼龙材料的。数量为三根,从粗到细依次称为第一弦第二弦第三弦。 演奏时需要拨子。拨子成银杏叶形,低级的塑料制成,高级的采纳象牙。具体的大小形状根据流派,音乐和演奏者的习惯不尽相同。 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三味线的起源 起源于中国的三弦,大约成形于 15 世纪左右。中国的传统乐器三弦于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末经冲绳传入后产生了早期琉球群岛的[三线],之后传到日本国土,逐渐成形。而早期的琉球三线后来又受本土三味线的影响厚被改良成现在的冲绳三线。 二者的区别在于三弦的音箱一般以蛇皮包覆,而三味线的音箱,则多以猫皮或狗皮制成。 注意:1.在日本传统音乐界中,有时也直接称三味线为三弦(さんげん,sangen),而把中国的民族乐器三弦直接音译称为三弦(サンシェン,sansyen)。但在中文中由于只采纳汉字会将二者混淆,因此一般只称日本的民族乐器为三味线。 2.琉球三线是琉球群岛特有的拨弦乐器,由琴头、琴颈、琴身三部分构成。 三味线的构造 基本分为天神(缠弦的部分),琴杆和琴身三部分。 琴杆:采纳木材。高级的用印度产的红木、紫檀,廉价有南亚、东南亚产的花梨等木材。为了便于携带,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别称为上杆中杆下杆。与此相对,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杆称长杆。由于琴杆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乐器有把位标记,因此在入门时培育左手对把位(称为勘所)的感觉很重要。 琴身:四方形,正反面蒙上猫皮或狗皮。传统制法使用一整张猫皮,因此在三味线表面可以看见左右对称的黑点,这实际上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