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分析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分析 摘要: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特别是中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和实际运行方式,并已成为电网改造的热点问题。那么,各种接地方式到底有何利弊?在此领域的技术可能会有怎样进展趋势?本文将就此提出观点,并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中压配电系统 中性点接地 消弧线圈 自动补偿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主要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两种方式。 其中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我国主要是指 110KV 及以上系统和低压配电系统。该系统中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由于接地电流大而使断路器跳开,起到保护作用。这样做,在低压系统可以对人身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在 110KV 以上系统则可以节约大量的绝缘费用。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形式不同,分为IT、TT 和 TN 系统。TN 系统又具体分为 TN-C、TNS、TN-C-S 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经阻抗接地或者不接地系统,在我国主要指中压配电系统。该系统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时继电保护一般设定为不立即跳闸,而是可以持续运行两个小时。中压配电网以6KV、10KV、35KV 三个电压等级应用最为普遍,且均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随着供电网络的进展,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不断延伸,特别是城市环境改造,市区内采纳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使得系统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导致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可能进展为事故。我国电气设备设计法律规范中规定 35KV 电网假如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 10A,3KV~10KV 电网假如接地电容电流大于 30A,都需要采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样接地电弧便不能维持,会自行熄灭。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第 59 条中规定“35KV、10KV 城网,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纳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世界各国持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所实行的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就我国而言,在中压电网改造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问题,已引起多方的关注。 二、中性点采纳不同接地方式的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 在我国中压配电网的供电系统中,大部分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我市采纳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已运行多年,但近几年城网改造,市区配电线路由架空全部改为电缆线路,为减小电容电流,在中性点接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