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双重标准给我们的启示中外双重标准给我们的启示 【摘 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实行双重标准由来已久,双重标准是在目前我国商业环境与道德环境下的体现,如若想改变这一现实,不仅需要消费者观念的改变,更需要提升法律威慑力,提高监管主动性,从制度上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益。 【关键词】跨国公司;双重标准;监管 今年 3 月,我国媒体曝光了苹果产品售后服务采纳的中外双重标准,在中国市场上,实行双重标准的不只是苹果公司,12 年前,东芝就用“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双重标准应对笔记本故障;惠普也因笔记本产品质量问题中外有别被曝光;2025 年强生被曝婴儿洗发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配方;雀巢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多种产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但同时,雀巢在欧美市场上承诺在其食品中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同样,沃尔玛超市在英国承诺拒绝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却并无此承诺;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世界快餐巨头更是在中国频出食品安全事故。 为什么这些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是模范守法公民,在中国市场上就安全隐患百出?在中国市场上实行双重标准的只是国外企业吗?也不尽然,很多中国企业同样在中国市场上和国外市场上实行双重标准,这些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国内销售时只满足国内较低的标准,对外出口时却根据国际标准实施。 一、原因分析 造成中外标准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1)中国的法律法规标准在很多领域比国外 低。我们国家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在内,标准比国外低。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不是对企业的最高要求,而是最低标准、最低要求。国家鼓舞企业在国家最低要求之上设定标准。一方面我们国家标准并没有及时的修订,在某些领域使用的还是以前的标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考虑到国内企业的能力,基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进展水平制定行业产品标准,担心若标准定得太高,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内的企业成本过高,国内企业会被扼杀,对整个行业的进展也是不利的。(2)违法成本低。企业的道德行为是建立在社会灵敏的惩处机制之上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旦公司出现不道德行为,除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立即会受到不利影响,还会受到执法机构天文数字的罚款,足以使其破产倒闭。安然、世界通讯、安达信等事件都是活例证。与美国、欧盟开出的天价罚单相比,我们的罚款就是隔靴搔痒。与跨国企业违规违法经营的收益相比,受罚“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