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别的讨论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止关系,概括推断为何病、何症。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护理方法。辨证是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患者享受到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资料 我院脾胃病科 2025 年 1-5 月收治胃肠道疾病共 120 例,年龄 2381 岁,平均年龄 48 岁,其中男性患者 76 例,女性患者 44 例,均有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暖气反酸、忧虑多思。将其随机平均分为 A,B 两组,A 组根据本科单病种疾病,结合治未病工作和二十四节气特点,确定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纳床边教育、集中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B 组则随机进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干预 2 中医护理方法 2.1 中医护理评估:通过四诊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如胃脘痛若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另伴有胁肋胀痛、暖气、嘈杂、反酸等则属肝胃不和症,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否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或是否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饮食、劳倦、外伤所致。要求护理人员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 2.2 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是以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通过中医护理评估,确立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而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推断。如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 2.3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全而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根据不同体质、疾病不同阶段制定计划。如急性胰腺炎(胰痒),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热法为宜;缓解期以畅情志、防外感时邪、适当下床活动、清淡饮食、补气健脾为主 2.4 中医健康教育措施 2.4.1 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与人的健康关系极大。《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