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诊断学重点

中医诊断学重点_第1页
1/43
中医诊断学重点_第2页
2/43
中医诊断学重点_第3页
3/43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绪 论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进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得基础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中医诊断学进展简史6、西晋王叔与《脉经》为我国最早得脉学专著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就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得专著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得第一部专著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得范围与原则第二章 四诊第一节 全身望诊一、望神(一)望神得含意:神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得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得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得精神活动:精神(三)望神得要点 *目光(重点)、神情、气色*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临时好转得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望面色*望色,又称色诊,就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得方法。*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色与泽得关系色与泽,又称“气色"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得盈亏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与津液盛衰(四)常色与病色1、常色:健康人面部得色泽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 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得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得面色常色2、病色 (1)五色善恶顺逆 (2) 五色主病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与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2、赤色 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 虚热:午后颧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3、黄色 主虚证、 湿证 虚证:脾虚──黄胖(黄而虚浮) 血虚──萎黄(淡黄枯槁无光) 黄疸:阳黄──黄而鲜亮如橘子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4、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恍 白 ──阳虚水泛 苍 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 大失血证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与瘀血 肾虚:阳虚──面黑暗淡 阴虚──黑而干焦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诊断学重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