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实践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 患者会出现行为、感知觉、思维等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不仅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负担,所以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为探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在本讨论中对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常规护理效果。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5 年 10 月至 20 15 年 10 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78 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 39 例。对比组男 20 例,女 19 例; 年龄为 3 0 口 9 岁, 平均年龄为( 3.8 5 士.4 1 ) 岁; 病程为 2 个月田年, 平均病程为( .4 2 士.0 9 ) 年; 观察组男 21 例,女 18 例; 年龄为 3 2 口 7 岁, 平均年龄为( 3 又 9 士.4 3 ) 岁; 病程为 3 个月口 O 年, 平均病程为( .4 5 士 1.0 ) 年。排除标准: 伴随严重心、肾、肝等疾病者; 精神发育迟滞者; 由非成瘾性物质或者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障碍者; 器质性精神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 .0 05 )。 1.2 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为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出相应护理措施, 且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根据病情恢复情况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 1 ) 第一阶段( 急性期)。此阶段需护理人员 24 h 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给予相应评估, 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并且协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室内光线不可过亮, 晚间需保持室内宁静,以促进患者睡眠, 必要时需告知医师给予相应药物促进睡眠。当患者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能够在监督下按时服药, 睡眠状况较好, 且对自身疾病具有一定认知后可进入下一阶段。 ( 2 )第二阶段( 康复期)。此阶段仍需护理人员进行 24 h 护理。患者禁止外出, 如必要情况下可在专人陪护下外出。护理人员需使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尽可能缓解患者出现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且可组织患者进行看电视、打牌等活动, 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有效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若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 能够主动按时按量服药, 积极参加医护人员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训练等, 则可进入下一阶段。 ( 3 ) 第三阶段( 巩固期)。此时期内患者可以外出, 为回归社会做准备。护理人员需每日检查患者用药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