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郝敏钗,乔振民(石家庄职业技术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81)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讨论如何运用移动学习终端,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实践了“互联网+移动终端”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将学生被动变为主动,更好促进学生的长远进展。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进展,“互联网+”作为新形态,正在快速改变着传统的业态,同时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如何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适应社会进展的需求使我们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目标,搭建了课程网络平台,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开发了云教材等,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长远进展.一、“互联网+”教育的新概念“互联网+”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提高教育效果,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互联网+”教育对传统的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进一步倒逼传统教育改革。“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维度”,基于互联网,学生的学习全部过程、评价和反馈信息等都能够作为数据进行信息的转化,基于互联网的思维,老师更加关注学生深度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育。二、“互联网+”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2025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职业教育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2025 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已经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战略,教育又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因此,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目前传统课程教学现状1.纸质教材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职业院校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多数为项目引领的纸质教材,该教材主要由文字和相关的静态图片组成,纸质教材中对于实践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