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脂肪肝的防治产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FLS)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FLHS),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主要发生在营养良好、体重较大,但产蛋率较低的鸡群。产蛋前期表现为产蛋高峰期上升慢,峰值较低;发病死亡主要集中在高峰期过后。连续不断地零星死亡是本病特征,极易被忽视和误诊。产蛋全期死亡率可达5%~10%,损失较大。1 病因探讨1.1 营养过剩 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化利用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能进行相当数量的储存。营养过剩是指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超出部分则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主要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的四周和肝脏。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量沉积,严重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引起肝脏肥大,外观颜色变淡,甚至呈脂黄色,最终可造成肝细胞破裂、肝内出血死亡。1.1.1 饲料配方与鸡群实际生产水平不符。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多余的能量物质就逐渐转化成脂肪并沉积下来。1.1.2 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能量过高,不能充分利用。尽管总营养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脂肪。有这样一种说法:能量决定产蛋个数,蛋白质决定产蛋大小。有些养鸡户为追求产蛋数量,任意在蛋鸡配合全价料中添加油脂 3%以上,但结果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造成死淘率增加。近年来,由于蛋鸡育成期体重不达标问题突出,引起普遍关注,从而忽视了育雏育成期限饲这一重要措施。甚至有的说认为育雏育成期体重越大越好,大鸡抗病力强、多产蛋。其实,体重达标是指达到品种要求的标准体重,发挥品种遗传潜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生产水平。体重要求过大并不好,不但会浪费饲料,增加死淘率,也不会超出遗传潜力之外去多产蛋。鸡群产蛋高峰期过后,应视情况减少饲料量,以求最佳料蛋比,并保持良好的生产体况。多数养鸡户实行全期自由采食,料槽全天有料,喂料不计量的饲养方式,这样势必采食量高于需要量,加速体内脂肪的沉积。1.2 营养素缺乏 饲料中氯化胆碱、维生素 E、维生素 B12、蛋氨酸等。参加脂蛋白的合成,并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脏,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在肝脏加工或转化成的脂肪运不出去,就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1.3 运动不足 现在蛋鸡从育雏、育成到产蛋整个生产周期基本都是笼养,密度大,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减少了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