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一)让学生对本章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学完本章后,他们应该能够:1.描述体育锻炼带来的心理效益;2.了解健康体能是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社会应激的重要变量;3.阐明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4.了解各种锻炼行为理论,并且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认识;5.描述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6.对体育锻炼的消极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二)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提高锻炼坚持性的原则和策略应用到指导大众健身的实践中去。二、教学内容框架 体育锻炼 与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能与有氧体能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的唤醒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的抑郁对体育锻炼的界定 图 7-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框架三、知识拓展与深化(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讨论的背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60 年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讨论进展比较缓慢。这一方面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生物医学领域大脑-机体二元论观点的影响,该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理相互分割,所有的疾病和身体不适都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生理过程的紊乱有关,与大脑无任何关系。因此,这种身心分割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讨论的进展。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运动心理学家们开始将注意力从讨论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转移到讨论普通人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锻炼心理学因此迅速地进展起来,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讨论领域。1.都市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国家疾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变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理论解释影响体育锻炼的坚 持 性 的 因 素体育锻炼的行为的理论及干预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有氧体能与人体免疫系统生理学假设心理学假设参加体育锻炼的理由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锻炼行为的理论锻炼行为干预锻炼成瘾的界定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讨论20 世纪 70 年代,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不适或损伤变成了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此前,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胃肠炎等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对“现代文明病”的讨论分析(见图 7-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社会背景和机理。因此,人们开始关注疾病的预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