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美丽》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2、理解本文叙议过程中穿插引用古今中外名人言行的作用;3、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重点: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难点:文中穿插与引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怎样理解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历史,历经沧桑巨变,始终散发光彩?那么,又是什么样的美丽和居里夫人联系在一起呢?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我们可以在许多科学文献中了解。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早有论述。然而,当 1998 年庆祝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100 周年的时候,作者梁衡又在居里夫人身上发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居里夫人美丽。她拥有美丽的外表,但却不为美丽拖累。她有大志大求,追求的是事业理想的永恒美丽。作者梁衡透过居里夫人向读者诠释了美丽的真正内涵。希望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可以对美、对人生有一个新的认识。二、人物介绍1、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 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其他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和《把栏杆拍遍》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把栏杆拍遍》、《名山大川》、《人杰鬼雄》。2、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95 年她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了釙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 年居里去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对放射现象研究工作的巨大贡献,和丈夫共获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又获得 1911 年诺贝尔化学奖。三、读课文四、分析课文1、为文章划分层次结构一(1——2)介绍写此文的目的,再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二(3——7)追述居里夫人的生平,赞颂她的高贵品质。三(8)高度概括居里夫人的一生。2、分析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