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语文错误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错误教学案例 _第1页
1/2
高一语文错误教学案例 _第2页
2/2
旁逸斜出亦精彩 ──《错误》教学案例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 张红英 郑愁予的《错误》篇幅短小,语言耐人寻味,意象丰富,并且很多意象都能在古代的诗词当中找到。每一句都可以深挖,都可以“追根溯源”。而诗的最后一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似乎并没有蕴含着多大的诗意,明白易懂,只不过是全诗的一句结语。在备课时也看了一些资料,有人认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是多余的,当时也认为这种看法颇有几分道理。在教学的最后,突然想知道学生对这一观点有什么看法。没想到这个问题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生1:我认为不多余。最后一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点明了整首诗的主旨。这句话就是整首诗的总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思妇误把我这个打江南走过的过客当作了她的归人”。 师:有道理,可以认为是整首诗的一个结句,使整首诗更完整。 生2:我也认为不多余。因为诗中的“我”很希望自己是一位“归人”,而或许有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我”只能成为引起思念妇千丝万缕愁绪的“过客”,其中隐含着“我”的一种遗憾。 师:很好。这个理由很新颖,抓住了“过客”微妙的心理──一种淡淡的遗憾。 生3:我认为是多余的。这一句去掉的话,就会留给读者一个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样诗的内蕴将更含蓄隽永。 师:有想法。诗歌的语言一般都很凝练的,从凝练的语言中去挖掘深意。这样可以给读者留有空间,让读者也参与进去,进行再创作,体现读者的重要性。 生4:我也认为不多余的。整首诗的主旨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如果“我”是“归人”,其结果本身就是“美丽的”,就无所谓“错误”了。“我”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正好照应了这个“错误”。所以不能去掉。 师:好,很精彩!从诗的主旨出发,考虑到“美丽”与“归人”和“错误”与“过客”的这种照应关系。只有点明是“过客”才能印证“美丽”。 生5:我也认为是多余的。这样会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国画往往不会把整页稿纸填满。比如画竹,往往在一角画上几枝竹子,为了使整幅画形成一个整体,还会在另一角再描上几笔,或者是题上一首小诗,再加上自己的印章。这就是国画中所谓的“留白”、“飞白”、“补白”的手法。这样从视觉上就给读者留下空白,进而在思维上有一个想象的空间。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放上去,似乎感觉这幅“画”太满,没有想象的余地了。用心 爱心 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一语文错误教学案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