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难点剖析相互作用部分研究的主要是三种性质力的性质和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整个物理始终,与后面的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功和能等都有密切联系。因三种基本作用力的分析是高中力学的开端,故而其中的弹力、摩擦力等成为初学者的学习难点,也是考试中考查的重点;因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其受力情况决定,所以受力分析成为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但学生在受力分析时很容易出现添力、漏力的情况,造成错解,形成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另一个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算不同于学生熟知的标量运算,因此其理解和应用对初学学生也有一定的难度,现对这些难点的突破做如下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有弹性形变”。若物体间虽然有接触但无拉伸或挤压,则无弹力产生。① 直接判断对于形变较明显的情况,由形变情况直接判断② 利用“假设法”判断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弹力,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存在弹力。③ 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必须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假设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列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出假设的弹力 FN 的大小,若FN 为零,则说明此处不存在弹力;若 FN 不为零,则说明此处存在弹力。例 1 如图?所示,光滑斜槽由槽板 AB、BC 组成,AB 与 BC 的夹角大于 900,质量为 m 的均质球放在斜槽中,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在球和板接触的 D、E点球受到的弹力。解析 分析球受到的弹力可以有两种方法:方法一 假设法① 假设在板和球接触的 D 点没有弹力(即取走 AB 板),小球仍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可以判定在 D 点球不受弹力;同理,假设在板和球接触的 E 点没有弹力(即取走 BC 板),小球将掉落下去(运动状态改变),故可以判定在 E 点球受到弹力。② 假设在板和球接触的 D 点存在弹力,则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必垂直 AB 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必将向右加速运动(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定在 D 点球不受弹力;同理,假设在板和球接触的 E 点存在弹力,则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必垂直 BC 向上,因小球在竖直方向还将受到重力作用,故可保持原来静止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故可以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