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八件事便是好校长——“原生态教育家”赵彬渊访谈来源:《中国老师报》 2025.5.8 作者:王占伟 校长究竟是干什么的?校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该附带做,什么可缓做,什么可以让别人做,如何做好自己必须做的…… 赵彬渊,河南省辉县市原城内初中校长,被誉为“原生态教育家”。他没有过多的华丽理论,教育思想简单、平实却深刻;他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快速重塑教育生产关系,解放教育生产力,使学校发生转型性变革…… 他认为,校长最主要的事有八件,做好这八件事,就是好校长,就是成为教育家的重要条件。 改革校内体制 中国老师报:您认为,改革校内体制是校长的头等大事。原因是什么? 赵彬渊:我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校内体制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方法。 目前中国一些学校有比较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学生服从老师,老师服从校长。各个年级的教学,全由校长甚至更高一级的“部门”当家,教育被逐出了学校,剩下的只是工作化的教学。 假如学校体制完全行政化,却有这种“经验”、那种“经验”,是经不起推敲的。要做好的教育,必须有科学的校内体制。 第二,校内体制决定了老师是否得到进展。 不科学的校内体制,决定性地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的校长连读书都要管,规定老师从什么时间到什么地点读哪本书,仅此就足以解释老师为什么不读书。 老师是否读书,表面看是习惯的好坏,实则是由教育的正误决定的。解决了体制问题,老师自然会读起书来。当然,开始时校长要用适当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可常用激起老师的读书热情就应当停止。 校长是真正的读书人,是做真正教育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的教育需要老师用自己的人格与学问去做,而不只是单纯地教教材。因此,老师的学习是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知识应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知识的 30 倍、50 倍……教材在老师眼里,只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 第三,校内体制决定了老师是否团结。 老师团结与否是由学校体制和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的,而不是老师的认识或品德问题。人要达到一定高度需要的是执着而非勤快。教育,靠的是老师的智慧。教育不但要靠个人奋斗,而且要靠密切合作,对于老师或学生都是如此。假如中国人在学生时期都是各自为战,等步入社会后能团结奋斗吗? 中国老师报:您是如何改革校内体制的? 赵彬渊:要搞正确的教育,必须有正确的校内体制。正确的校内体制,既不是触目皆是的行政体制,也不是所谓的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