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1 地理条件阅读教材 P60至 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 (1)×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2)√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教材整理 2 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 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 P64第 1 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A 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 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D 大兴安岭,E 小兴安岭,F 长白山区。(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正误判断:(1)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种植已扩展到 50°N 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提示】 (1)× 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总体来说是东多西少,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