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方面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整治模式和所需注意的问题。了解我国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3.在多幅图片的阅读分析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二、重点难点 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尤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为主。2.荒漠化的整治模式(措施)。强调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要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外力作用性质,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和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四、教具准备: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虽于 1977 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防治,但荒漠化仍在蔓延。今天我们将学习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讲授新课] [板书]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荒漠化的成因 [教师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知道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的因素,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因此它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与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指导读图]课本图 4.7“科尔沁沙地西部土地荒漠化发展趋势”,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地土地荒漠化发展程度不一,荒漠化程度严重的、强度的、中度的、轻度的土地分散成很多块。 [引导提问]请大家推测,如果不加治理,任由其发展,这些荒漠化程度不同的呈分散状态的土地将会怎样变化?(各自退化,荒漠化程度加重,并逐渐扩大,最终连在一起。)[小结]荒漠化就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景观的过程。 [阅读]“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学生阅读了解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提问)据此,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否具有以上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学生回答)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在平地上权衡利弊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因此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