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为指导“十二五”期间各地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进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在分析全国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一)秸秆资源量据调查统计,2025 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 8.4 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 7 亿吨。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约 2.11 亿吨,麦秸约 1.54 亿吨,玉米秸约 2.73 亿吨,棉秆约 2600 万吨,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 3700 万吨,豆类秸秆约 2800 万吨,薯类秸秆约 2300 万吨。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秸秆理论资源量约 6.15 亿吨,占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的 73%。(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及特点2025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0.6%,利用量约 5 亿吨。其中,作为饲料使用量约 2.18 亿吨,占 31.9%;作为肥料使用量约 1.07 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 1.58 亿吨),占 15.6%;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 0.18 亿吨,占 2.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 0.18 亿吨,占2.6%;作为燃料使用量(含农户传统炊事取暖、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1.22 亿吨,占 17.8%,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1.多元化利用格局形成。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过去传统农业领域进展到现代工业、能源领域。秸秆能源化利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农民低效燃烧进展到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干馏等高效利用。秸秆工业化利用进展迅速,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产品已经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世博会等多项重大工程。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多项技术取得一定突破。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以及秸秆联合收获、粉碎、拾捡打包等机械装备得到成功应用;秸秆直燃发电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秸秆清洁制浆等多项技术的应用部分实现了造纸工业污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自主研发的秸秆人造板粘合剂已经实现甲醛零排放。3.综合效益快速提升。通过大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