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农村小规模老师培训”的几点体会 付国强 这次培训由 21 世纪教育讨论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进展基金会、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主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供应公募支持。以助力乡村老师的专业成长,不辜负乡村孩子们的期盼,使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将来为宗旨。 当收到这次培训的邀请函的时候,我便感受到这次培训对小规模乡村学校老师的特别呼唤,很荣幸成为 200 名幸运乡村老师中的一员。经过漫长的买票、改签、退票,最终在过完春节的几天后,烟花正月下扬州。 在培训期间,熟悉了 21 世纪教育讨论院的王雄副院长以及各位教育专家,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听到了各位专家和老师共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故事,通过丰富的体验式课程,多样化的互动式学习,收获颇丰。有些是能马上感受到的,有些或许是需要时间才能感受到的,有些是很怀疑的,有些也是不能理解的甚至是排斥的。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激发了老师们的成长内驱力,帮忙了老师探求自我进展的道路。鼓舞老师关怀每一位学生,发觉那些逆境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使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力量,帮忙老师把握多样化的组织、指导、设计和评估方法。支持了老师之间的沟通互动,形成伙伴自治的优秀团队。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力量,推动多样化、融合性的阅读。鼓舞老师让学生参加班级和校园的改善,建立魅力班级,魅力校园。 48 课时十一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对乡村教育乃至教育有了新的熟悉。 来自南京市扬子二小的潘月俊校长在“逆境儿童:理解与支持”为主题的案例学习的课堂上提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是趋利避害的。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这么来概括人性的,但是总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够严密。或许用追求欢乐,躲避苦痛来概括更合理一些。做教育,了解儿童心理,理解人性是特别关键的,而人的心理,人性又是多么的难于把握。在学校做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我们认为的问题儿童,许多老师凭固有的阅历去处理对待,阅历很重要,但是能应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会让我们做出更精确合理的推断和行动。 来自海门东洲小学的曹亚男老师在她的“温和的多样化阅读”课程里共享了她对培育孩子阅读力量的阅历。她分析学生不爱阅读的几点缘由: 1.“玩”是孩子的天性,阅读好像是和天性很难挨边的事情; 2.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困难; 3.推举的数目不符合学生阅读的兴趣; 4.缺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