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综合说明第一节 工程概况1.1 自然地理昌江区位于景德镇市郊区,位于昌江河中下游,沿昌江河两岸分布,其地理位置东经 116°59′至 117°21′,北纬 29°06′至 29°22′,东西宽约 27 公里,南北长约 35公里。东北与浮梁县相连,南与乐平市相接,西与波阳县毗邻。昌江区地处昌江河谷岗地平原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延倾斜,南部为丘陵地区,东南缘刀山口最高,海拔 651 米,东北和西南为低丘河谷平原,海拔为 100 米以下,境内大小支流汇入昌江河,在谷地中部,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海拔均低于 100 米,地势平坦。全区土壤多为地带性红土壤,占全区面积的 90%以上。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柔,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达 249天,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6.6℃~7.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 41.8℃,极端最低气温-10.5℃,多年平均降雨量 1763.5 毫米,但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一般 4—6 月降水约占全年水量的 7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327 毫米,年平均日照数为 2025.8 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 109.8 卡,光照资源较为丰富。1.3 地质条件项目区土壤多为亚粘土和地带性红壤土,且土层较厚,土壤相对密实,底层土壤地下水丰富,且受地层岩性的控制极为明显,多为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红层溶隙裂隙水。松散层空隙水分布于老河床延河沙滩的沙砾石层和砂土层,在地势低洼的有利地形,可采水源丰富,水质一般为低矿化淡水。基岩裂隙水和红层溶隙裂隙水,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含水量与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相关,但富水性普遍较弱。1.4 水资源状况昌江区境内主要河流为昌江河,属饶河水系,水源来自安徽省祁门县,全长 267公里,自北向南斜穿我区,流经我区境内干流长 45 公里。昌江河较大支流南河、西河两支流分别经我区湖田、三闾庙后汇入昌江河。据 2025 年资料统计,全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 4.29 亿 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充沛,水资源量 0.548 亿 m3。昌江区水资源特点为雨量充沛,水资源数量较为丰富,但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丰水期多,枯水期少,丰水年多,枯水年少。因此,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较大,干枯悬殊,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由此可见,我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低,有些地区仍存在着严重缺水现象。1.5 社会经济概况昌江区下辖二乡二镇一场一街道,计有 29 个居民委员会 55 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