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物态变化一、基础知识1.温度: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规定: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沸水的温度定为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3.温度计: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4.体温计:读数时可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因为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很低,水银从缩口处断开,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使用前需用力向下甩,使液柱回到玻璃泡内。5.六种物态变化:6.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达到一定温度,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① 沸腾的特点:液体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②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持续吸热。③ 沸点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质量,气压。(2)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 缓慢的汽化现象。① 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空气流速。7.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2)压缩体积。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二、真题训练1.(2025·四川成都市)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2.(2025·天津)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3.(2025·江苏泰州市)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冬天河水结冰 B.铁丝网上的霜C.冰袋给病人降温 D.冒出的“白气”4.(2025·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5.(2025·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6.(2025·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B.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7.(2025·福建)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