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分析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 摘要: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在分析讨论目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成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4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中,而在今日,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成因 1、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当外界温度下降或升高时,可能使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也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过大温度应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2、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一定的热量,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断面较厚,水泥发出的热量聚集在结构物内部不易散失,这就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内外温度不同将导致自身膨胀不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在面层产生拉应力。假如温差超过 25 ℃,则表层混凝土所造成的拉应力将要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就可能产生裂缝,极易危害构件的安全性。 3、混凝土构件模板的拆除所造成的影响 在拆除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时,假如没有达到承重梁、板的必要养护时间,混凝土的抗拉、压强度均较低,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从而易使混凝土梁、板的下部在受拉情况下被拉裂,而形成承重裂缝。 4、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自收缩和温差收缩四种。塑性收缩主要指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处于塑性状态,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石子在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子的脱水收缩。自收缩指混凝土浇筑后,密闭的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随水泥水化的进展而降低,造成毛细孔中的水分不饱和而产生负压,因而引起混凝土的自收缩。温差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产生温差所引起。 5、化学反应的影响 混凝土中碱与硅酸盐骨料反应,加水拌和混凝土时,水泥中的碱不断溶解,这些碱液与活性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