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凸透镜成像实验”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实验考点 1.高度问题1.实验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调整到同一高度,即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正中央。2.如果燃烧过程中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偏高,若想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则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技巧:物像跷跷板,高低都相反。实验考点 2.测焦距方法 1.平行光测焦距突破口:最小最亮的光斑例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即焦点所在位置注意:刻度尺要估读!方法 2.二倍焦距法测焦距突破口:图像特殊点 u=υ=2f例 2.如图所示,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u 与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υ 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5 cm。方法 3.解不等式确定焦距范围突破口:根据题目信息,列出 u 或 υ 与 f 之间的关系,解不等式。特殊点 P:u=υ=2f=10cm ∴ f=5cm注意:记得÷22cm2210cm16cm8cmffffff 20cm两边同时左边②直接抄右边③时 2>< ③<①<②② <>16 ③同小取小 12cm6cm18cm2cmm2cm9cffffffff 左①直接抄右②两边同 2左③直接抄右④两边同 2<①>②<<12<1><④8<③ ① ② ③ ④关键信息通常是:1. u、υ 大小关系; 2.成像特点。不等式结果取值原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例 3.如图所示,当光屏、透镜以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 8cm < f < 10cm 。解析:由图可知,u=20cm,υ=16cm,u>υ根据 u、υ 大小关系可确定此题属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联立①②③得:8cm<f<10cm例 4.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到距凸透镜 18cm 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 9cm < f < 12cm 。解析: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f<u<2f联立①②③④,①和③“同小取小”,②和④“同大取大”,于是得:9cm<f<12cm实验考点 3.透镜遮挡问题结论:透镜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