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_第1页
1/7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_第2页
2/7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_第3页
3/7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河南宏力 张霞 2025 年 6 月,北京护理学会发布了发布的《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该标准由来自全国 20 余家医院的医疗、护理、检验、呼吸治疗等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重要文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后形成的较全面的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旨在法律规范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及血气报告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采血人员的安全。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 pH 值、氧分压 (PO 2 )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 2 ) 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它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包括:1. 动脉血气分析的采血流程1.1 动脉采血部位选择: 建议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肱动脉”( 不推举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进行肱动脉穿刺)、足背动脉(只作为上述两种动脉不能使用或穿刺失败时的选择)、股动脉(应为动脉采血最后选择的部位 ;新生儿禁忌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头皮动脉(常用于婴幼儿动脉穿刺)、动脉导管采血(留置动脉导管者,可通过导管进行采血)。1.2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 采血准备:环境、物品、患者准备及信息记录;② 选择采血部位;③ 采血操作。 动脉穿刺采血操作流程:采血器准备、侧支循环检查(桡动脉穿刺采血时)、采血准备、确定穿刺点位置、戴手套、消毒、穿刺采血、按压止血、排气(若有气泡)及标本处理。动脉留置导管采血操作流程:采血器准备、稀释血液移除、标本采集、排气 ( 若有气泡 )、标本处理、稀释血液处理及冲洗导管。推举的穿刺进针角度为:② 桡动脉 30°~45°;② 肱动脉 45°;③ 足背动脉 15°;④ 股动脉 90°;⑤ ⑤ 头皮动脉 20°~30°。2. 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2.1 动脉痉挛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缓解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2.2 血肿:穿刺前,应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分析结果,是否使用抗凝药物等;拔针后立即用干燥无菌纱布或棉签按压 3~5 分钟,并检查出血是否停止,避开使用加压包扎代替按压止血。2.3 血栓或栓塞: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力度应适中,做到伤口既不渗血,动脉血流又保持通畅,压迫时以指腹仍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