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人力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州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州各级医疗机构仍面临人员不足、待遇偏低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当前全州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的最大瓶颈,亟待进行深化讨论,明确改革思路,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一、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二、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前,全州医疗机构现有人员与上级卫生部门关于医疗机构设置标准有较大差距,根据州情和医疗服务需求,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当前基层医疗事业健康进展的需要。 2、从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情况来分析: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展和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变化,全州各级医疗机构办院规模不断扩大,医务科室的细化和增设,所需医务人员相应增多。如州人民医院,当初核定编制时只设有内、外、儿、妇、放射、化验等 30 个业务科室,后已增设急救中心、体检中心、感染性疾病科、骨科、影像科等业务科室 22 个,总科室达到目前的 52 个;县级医疗机构科室也从当初的平均 10 个增加到现在的平均 30 个;乡镇卫生院大多设置内儿科、外妇科、门诊、中藏医科、检验室、心电 B 超室、X 光诊断室、药房等业务科室 15 个。加之,随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加大(共有 10 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 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职能中,医疗服务占 40%,公共卫生服务占 60%,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需求加大。 3、从医疗机构床位数与医务人员比例来分析:参照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病床数与医护人员比例应达到 1∶1.31.4,而我州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与人员平均比例只有 1:0.7,比编制标准低 40-50%,各级医疗机构人员总量短缺明显。 从以上分析看出,在省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只占总数的 7.5%,却花费了总医药费用的 42.3%;在州内医院住院的患者占总数的 92.5%,花费了总医药费用的57.7%。这一方面说明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量大,三类医保就诊人数最多,但住院报销额远远不如省级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诊疗水平低、服务能力差,这与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病人不出州的目标差距还很大,群众宁可舍近求远,花费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到省级医院就诊,而不愿就近就医,说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广阔群众的实际需求。 6、从医疗机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