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理疏导制度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态度以及妥善的心理准备,都对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对病人各阶段共有的心理问题,积极实行有效措施,使病人接近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控制和消除患者的严重心理问题防止可能引发的自伤或损害他人等严重事件保障我院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提高医院患者生活质量、保持医院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一. 心理疏导的对象:住院有心理危机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的患者。二、 医院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患者应作为心理疏导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老年人 2.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病人。 3.急性期病人 一是焦虑、二是恐惧、三是抑郁、 4.家庭变故或家庭人际关系改变的患者,包括婚姻关系障碍、居丧反应、破产或重大经济损失、怀孕、产后等;5、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 三、干预目的1.让病人树立信心,看到治愈的希望,让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完成的各种治疗。2.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3.促进沟通与沟通、鼓舞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舞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4.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四、心理疏导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实行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心理疏导。 3.鼓舞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压力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五.疏导方法 (一)心理疏导的方法 1、语言是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工具。医护人员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语气、语调、态度和表情,要文雅、和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以准确、鲜亮、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2、授以患者战胜心理疾病的方法,激励疾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促进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认清心理疾病的产生规律。 (二)心理疏导的实施 1.由经治医师详细地告诉患者所患疾病的发生、进展、治疗方式。估量预后状况、于患者共同讨论、选择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治疗方式、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和应做到的事情。 2.在患者选择疾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心理疏导对象的文化背景、文化程度、所处环境遗传素养、个性特点的不同、进行个体心理分析、制定“心理疏导疗法”的干预方案。 3.医院服务的特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