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1页
1/4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2页
2/4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3页
3/4
古诗词鉴赏技巧[注]①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假如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假如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假如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 直抒胸臆 ⑵ 间接抒情 A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 借景(物)抒情 C 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 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 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 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 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 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 比方形象生动,寄予感情;或语言深化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 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 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 语意双关 ⑸ 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予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 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 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 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 反语,讽刺。 ⑽ 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诗词鉴赏技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