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 一、课题:《乘法安排律》 二、主要讲解的内容: 课本第 26 页例 7 及相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详细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熟悉和理解乘法安排律的含义。 2、通过观看沟通、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安排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安排律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网络等 学生预备:数学书、笔、练习本、笔记本 五、教学环节 1、反应家庭作业(表扬做的优秀的学生,鼓舞并引导完成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2、复习导入 算一算,比一比 (10+5)×5= (8+2)×7= 10×5+5×5= 8×7+2×7=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沟通计算的结果和发觉。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3、新授 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 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究运算定律预备了资源。】 ② 汇报沟通,明确算法,学生先说想法,让个别学生说明。 谁情愿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方法一: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结果都是 150 人。 ③ 观看比照,概括规律 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2)×25=4×25+2×25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吗?学生发语音 左边是 4 加 2 的和与 25 相乘,右边是 4 和 2 分别与 25 相乘,然后再相加。左右两边结果相等。 老师适时用箭头表示出来。 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写在练习本上。 拍照展现 观看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觉?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相等。 ④ 你能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这个规律吗? 如:(4+2)×25=4×25+2×25 左边表示 6 个 25,右边表示 4 个 25 加 2 个 25,也是 6 个 25,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