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地开展德育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德育工作 云南省弥勒县西二镇中心学校普国许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已经是宽阔教育工作者众所周知的事了。然而,纵观近几年的德育工作,其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那么,小学德育工作究竟如何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认为,除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之外,还应该把因地制宜地开展地德育工作作为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好。 一、充分利用好品德教科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小学德育工作也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主阵地的作用。而品德教科书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媒介。老师只有高度重视教科书,充分利用教科书,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效率。在教学中老师要做下列要求。 1、深化研读教科书。老师要想是教科书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就要深化研读教科书,要对教科书中所讲的内容、故事等了然于胸,并进行拓展和延伸,更多地去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教科书里讲到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总之,只有在深化研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老师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情感因素。在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含着极强的情感因素,读起来让人深受感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发掘,并强化这种情感。例如,教材中讲到徐洪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赤手空拳地与歹徒搏斗,在全身多处被歹徒刺伤的情况下,他坚韧地死死抓住一名歹徒不放,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协助下终于将这伙穷凶极恶的歹徒全部抓获。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相应的教学实况录像,让学生深化感受英雄人物的壮举,受到情感的冲击。老师再辅之以深情的讲解,就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提升德育教学的品位和质量。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品德教育。 小学品德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入手。这样的德育工作,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1、以班内或校内的人物事件作为德育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中,生活在班集体中。这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环境中几乎每天都会涌现出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比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人爱劳动等。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把它们引进德育课中来,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我在教学工作中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历。 去年九月,我接任一个新的五年级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该班学生大多数基础太差,学习的积极性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