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上的信息沟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对熟悉的网络信息沟通工具进行比较,并能够根据使用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有效的沟通(2)归纳总结实时和非实时信息沟通方式的功能和特点(2)了解 C/S、B/S 结构的特点,为选择恰当的方式实现网上信息沟通提供依据2、过程与方法(1)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沟通工具,探究各种沟通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2)在使用不同信息沟通工具时,掌握使用方法,并初步探究其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沟通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2)认清网络沟通工具这一“双刃剑”的作用,力图使学生在日常网络沟通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规,进行健康的信息沟通 教学重点:1、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2、根据意图选择恰当的方式实现因特网上信息沟通3、认识网络沟通工具这一“双刃剑”的作用,正确使用信息沟通工具教学难点:1、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2、因特网应用服务的主要工作模式(C/S、B/S 架构) 教学手段:(一)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广播教学系统(能实现老师机广播、学生分组、学生机示范、文件传输、学生机发言等功能),“腾讯 QQ”软件,Microsoft Word 软件,专题学习网站,相关视频(二)教学策略:采纳分组、任务驱动的策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主要采纳实例化的讲解方法。对于非实时方式,实时方式,C/S 模式,B/S 模式,都通过具体的软件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网络信息沟通工具软件有使用的基础上,增加理论知识,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理论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还采纳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的策略:明线是在课文知识结构下的从非实时沟通工具,到实时沟通工具,再到 C/S 与 B/S 模式的知识梳理。暗线是在网络教学系统的支持下,学生围绕“网络信息沟通工具”而展开的从梳理、归纳沟通工具,到对总结后的沟通工具进行非实时和实时方式的分类,再到进行 C/S 与 B/S 模式的分类。两条线交互使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知识讲解后就有一个相关的课堂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得掌握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1)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2)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能描述“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