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程与吴淞高程区别85 国家高程与吴淞高程区别 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 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 0.029m,吴淞高程系统该高程系统比较混乱,不同地区采纳数值不一,如采纳,需要认真核对。 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 1956 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 1.6297 米。 宁波:“1985 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 嘉兴::“1985 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 85 国家高程基准及高程系简介 85 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 1952 年到 1979 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 72.260 米。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 1、吴淞=废黄河+1.763m; 2、吴淞=黄海+1.924m; 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 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 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 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纳这个系统。民国 11 年(1922 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纳吴淞高程系。1951 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临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二、吴淞高程系与 1956 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江苏省水利厅于 1953 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 3 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 1957 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 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 米),两者之差为 1.6297 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 1956 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 1.6297 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三、1956 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 72.289 米。1985 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 72.26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