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

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_第1页
1/2
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_第2页
2/2
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 2025 年 12 月 6 日,因弊案层出而广受关注的台湾高雄捷运又出问题,位于市中心的施工场地突然坍塌,出现宽达 50 米的大洞,南北交通受阻。事发后,通过新华网、中新网、中国台湾网等渠道,台湾媒体的大量报道迅速传到大陆,相关文章的标题辑录如下:《台高捷塌陷事故未平息再爆承包商偷挖隧道黑幕》;《高捷坍塌大洞已填平又有爆料指称工程偷挖隧道》;《台高捷施工场地 12 小时四次塌陷市长 15 小时后才出现》;《高捷施工场地 12 小时内 4次塌陷,市议员要事情真相》;《选后仍不平静高雄捷运又坍塌阿扁仍闷声“补洞”》;《谢长廷立院拜会王金平,蓝委吁重视高捷塌陷》,等等。 单从前文列举的报道标题,高雄路面坍塌的真相已大致一目了然。假如没有台湾媒体的仗义执言,人们不可能知道高雄路面坍塌事故的背后,还隐藏着那么多政治的、社会的黑幕。黑幕被揭,在野党、民意代表、广阔民众同声斥责,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贪欲的政客和奸商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一事件中,台湾媒体因敢于担当自己的社会职责而受到尊敬,它们是赢家;假如能吸取教训悔过自新、及时革除毒瘤,台湾当局也会从中受益;而从中受益最大的,是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民。这,也许正是舆论监督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巧合的是,就在台湾高捷施工场地坍塌事故发生后不到一个月,今年 1 月 3 日,北京东三环京广桥附近也因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路面坍塌,公交改线。同样是不幸的事故,我们的媒体虽然做了大量报道,但与台湾媒体有关高捷施工场地坍塌事故的报道相比,其报道内容、标题和视角却全然不同。 迄今为止,我们尚没有证据怀疑北京的路面坍塌事故有什么“内幕”,媒体刊发的有关方面的解释理由似乎也成立。但是,这毕竟是一次影响较大的事故,对此这次事故,地铁、污水处理等部门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北京市建委、与之相关的领导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污水管破裂,与建筑材料、与工程设计和施工有无关系?如何避开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诸如此类的深层次问题,新闻传媒理应加以追问。然而翻遍各大媒体的报道,几乎都未着一字。出现在版面上的,更多的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各方积极配合,市民们的生活秩序保持正常”之类的话语,还有什么“附近居民普遍表示能够理解”之类的注脚,等等。 职责所系,出现了事故领导就应该高度重视、就应该立即到场、就应该组织有关部门立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