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的实践探究及改革建议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的实践探究及改革建议 医疗保障制度旨在使病患者在遭遇疾病风险时能够猎取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因此从根本上需要解决资金从哪里来、往哪儿去这两个核心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如何使用和如何管理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相关问题。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四部分构成,分别对应着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和大病经济困难群体,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 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的地方改革实践和基本特征 (一)地方改革实践的几种模式 嘉兴模式。2025 年嘉兴市被卫生部列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相衔接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嘉兴以地市级为单位统一全市合作医疗政策,2025 年全市 7 个县(市、区)实现“八统一”,即统一筹资机制、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参保对象、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统一补偿水平、统一结报方式、统一特别门诊病种范围。2025 年增加“两统一”,即统一互认市城内同级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纳入合作医疗用药目录。 东莞模式。东莞推行“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人群”的全民医保模式,2025 年实行农(居)民医保制度取代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随后实现了农民医保向职工医保的过渡。2025 年,东莞市适时将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建立起统一的医保制度。全民医保模式实现城乡一体的“五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统一管理服务,全体参保人员平等缴费,享有同等待遇。2025 年,东莞市医保政策调整时不再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医保基金全市统筹。 长沙模式。2025 年,长沙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25 年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管办机构、基本政策、基金管理、信息平台”的“四统一”。长沙市将新农合行政管理职能、经办服务职能、机构人员、参合数据、结余基金整体移交给人社部门,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两个信息系统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全面联网到经办街道、社区和定点医疗机构。 成都模式。2025 年,成都市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2025 年,成都市组建医疗保险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农民工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并指导全市城乡医疗保障经办工作。 (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