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与色彩的探究和讨论城市特色与色彩的探究和讨论 摘要:本文以《淮南市城市特色和色彩规划》为例,通过对淮南市西部城区、东部城区、山南新区的建筑特色和色彩进行讨论,合理引导淮南市城市建设的进展方向和色彩控制,达到既多样又统一,既有时代性又具地方特点的城市整体形象。 关键字:城市特色城市色彩安徽淮南 中图分类号: B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淮南概况: 淮南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位于淮河中游。淮南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闻名遐迩的八公山,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赵国大将军廉颇,以及淮南王刘安等历史人物。淮河文化、煤文化、饮食(豆腐)文化及“五古”―古生物化石、古战场、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构筑了淮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淮南“三水环抱、三山鼎力、三城互动”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三水―北侧的淮河、西侧的瓦埠湖、东侧的高塘湖;三山―西部的八公山、东部的上窑山、中部的舜耕山;三城―西部城区、东部城区、山南新区。 二、三个组团的特色和色彩引导: (1)西部城区 现状:西部城区位于八公山东麓,瓦埠湖以北,是淮南市的老矿区,依托矿产资源形成的煤炭、电力、建材、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长期以来工矿园区的建设模式导致城市形象差,公共服务不足。 区域和建筑特色引导: *彰显历史人文,统一协调办公山的旅游开发; *保护自然,控制城市进展边界,严格保护生态功能区。第一是八公山风景区界限,以城市道路和高压走廊为参照,向山体外推200-250 米作为风景区边界;第二以铁路作为城市与沉陷湖生态湿地之间的界限,铁路以东保留电厂及矿区用地,其他全部作为生态建设用地。三确定合淮阜高速与 102 省道座为城市与瓦埠湖水源保护区之间的防护屏障。 *尊重自然,加强山水渗透,打通多条生态走廊和通道。改变西部城区近山不见山,临水不亲水的现状,打通多条进入八公山景区、瓦埠湖和沉陷湖生态湿地的旅游道路,形成山水相连的生态走廊。 *建设宜居城区,明确功能分区,突出工业和居住特色。西部城区用地混杂,居住和工业需要分区安排。居住建筑风格的风格要有统一的风貌,设计时要制造亲切舒适的人居环境,考虑山水城市的特点。居住组团设计要灵活多变,讲究形体、空间、比例和色彩的整体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的可识别性。工业区要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为环境建设留有充分的进展空间,制造良好的工业区景观和办公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