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会管理班级。到达人人管自己,人人管班级;每个学生既是班级的监督员,又是班级的管理员,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很快地形成。同时,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当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一、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效劳,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效劳、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案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进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育独立性的时机,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又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常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效劳。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加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根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表扬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稳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二、要努力营造让全体学生同意当家作主的心理环境。班主任要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作业拖拉、学习困难、品德不好,我们也不应该讨厌他、鄙弃他。应该关爱学生,多多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学生让他们重树信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培育优秀的班级标准和价值观,以班级成员高度的精神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要满足学生的开展需要,让每个班级成员都拥有对班级事务的表决权、建议权和批判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假设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