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传染病自动化报告系统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传染病报告方式也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进展。最初,我国采纳信函、电话、传真等传统通讯方式开展传染病报告。从 2025 年开始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报告,报告人员从院内各科室人工收集传染病信息后,再上网填报[1]。此后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的普及,报告人员足不出户,直接在 HIS 上查看共享的传染病信息,然后再手工录入“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终端(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网络)[2]。为了使报告工作进一步信息化,实现信息从 HIS 到传染病报告网络的自动传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开发了“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传染自动化报告系统”,选择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试点开发、运行,并最终取得成功。所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指连接规划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汇总、交换与共享的信息平台[3]。由于该系统主要依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收集和中转数据,故命名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传染病自动化报告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介绍,并结合运行情况对其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传染病自动化报告系统)源 传染病报告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网络,自动报告故障数据来源于日常故障监测报表,传染病漏报资料来源于漏报调查。 1.2 方法 介绍该系统运行的必备条件和原理。对新旧两种报告方式的人工操作时间进行测试,统计各自耗时情况。在运行过程中,对报告质量进行日常监测,分析监测报表,统计数据上传 时间、信息准确率、故障发生情况、成功率和失败率。调查参加运行的 27 家医院 2025 年 8 月至 2025 年 5 月期间传染病漏报情况,统计漏报率。据上述资料评价该系统优缺点。 1.3 数据上传失败的标准 从预防保健科(以下简称“防保科”)传染病报告人员在 HIS工作界面上确认报告到上传至传染病报告网络的时间,甲类传染病>15 分钟,其他各类传染病>2 小时,即为上传失败。 2 结果 2.1 系统运行基本条件 该系统的运行必须具备 3 个基本条件:第一,信息从下到上传输的各个节点,依次为:HIS、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传染病报告网络。第二,连相邻两个节点,负责信息从下到上单向流通的中转软件。第三,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信号。前两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