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报警系统文献综述: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展和普及,高性能设备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下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由于它的智能化设计所决定的。它的工作步骤如下:感应环境温湿度;单片机推断感应到的温湿度是否异常;若感应到的温湿度异常,实行措施进行调节;推断异常是否超过预设时间,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输出异常信号报警;推断异常是否处理完毕,若处理完毕,解除报警。这样就可以利用控制器对机房温湿度进行监控,从而实现环境温湿度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故本次设计对于类似项目还具有普遍意义。二、国内外讨论现状、进展动态从 17 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温度计,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进行测量温度。在 1659 年法国人布利奥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 1709年利用酒精,在 1714 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瑞典人摄尔修斯 1742 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水的沸点定为 100 度,把水的冰点定为 0 度。而真正把温度变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是 1821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的,这就是后来的热电偶传感器。五十年以后,另一位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铂电阻温度计。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20 世纪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 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从此电子温度计随着传感器的进展越来越成熟。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问世。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_)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 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