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教学中学习者自律性的培育和老师的作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日语学习者多样化趋势的进展,重视学习者自律性的讨论也逐渐进展。所谓 自律学习 (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学习者自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有效地利用老师、教材和教育机关等资源的学习。学习者学习日语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日语能力,而是能以日语为手段有效地应用。学习者为了实现此目的,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自律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论文就提高学习者自律性的教育方法和老师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律学习;老师的作用;自己决定;相互决定 1 自律学习的概念 近年来在大学日语教学的讨论中,对学习者自律性的讨论日渐重视。所谓学习者的自律性(Learner autonomy)是指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解释就是 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 都由自己选择、制定学习计划, 实行计划,自身对实行后的结果进行的评价的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谁不可能一开始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说自律性就非常高。学习者的自律性因人而异,自律性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培育起来的。 在日语教育领域使用 自律学习 这一用语是 80 年代。但只是一部分语言学者,还没有被广泛认知。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制定的课程设计只是临时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者的自我需求和语言习得的认识加深,可随时增加和修改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角也转变为学习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这也是 自律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者回更加积极地参加到课程设计中。 自律学习、自主的学习 等概念也广泛运用。1998 年,日本国立国语讨论所的日语教育专门用语集对 自律学习 的概念进行了以下的定义。 自律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学习者自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有效地利用老师、教材和教育机关等资源的学习。 《日语教育重要用语 1000》 1998 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程设计的参加者、信息资源的搜集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2 自律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自律学习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的特点。 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自律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自行分组,自己决定讲解的内容。比如讲解日语语法中关于假设的语法内容时,每组 4 5 人,自行分工进行讲解学习。老师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组成成员时,激发学优生和学困生相互帮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