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调查报告书20xx 年 9 月,我县选聘了 24 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近期,我们对 24 名大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现状和思想情况进行一次详尽的走访调研。任职一年来,发现了大学生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大学生角色转变不到位 这一年来,大部分人已经顺利完成了角色转变,有声有色的开展起了事业。当然也有个别人还没有真正深化到农村工作中,守着工资在平平凡庸中度日子,不知道该该什么,或者怎么着手去开展农村工作。也有人对三年以后留任没有信心,甚至不抱希望,置村上大小事务于不顾,空捧“”头衔身兼他职。 2、大学生知识结构不适应 现有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农村最为迫切的经济进展并不吻合、匹配,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不能真正把所学专业发挥到合适与恰当的地方。比如,我县许多农村经济依旧落后,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进展经济,可是这批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经济、农林等专业之外的专业,缺乏专业知识。 3、大学生工作方法不灵活 现任大学生大部分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大小事务齐参加,而牵涉村子改革进展、引导村民致富、提高村民收入等重点工作却没有抓住抓好,整体上缺少根据自己所在村子需要和工作情况制定的进展规划。在工作过程中,部分人坐等群众,没有走出固定办公地点深化群众了解他们所需所急。 4、大学生联系群众不紧密 目前大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与其他村干部的沟通与沟通问题。大学生普遍觉得在其他村干部眼里仍把他们当客人,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采纳考虑。 最先影响大学生沟通与沟通问题的人员主要是村里原有的其他干部,村里一些最新情况不能及时传达给大学生。大学生假如不能顺利取得其他的支持,村民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也会受到影响。 5、大学生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我县作为实施大学生计划的示范点,虽然已经出台了《富平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但配套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许多细节性的东西还不明朗,部分政策规定由于缺少更为具体的标准,难以真正实施。需要进一步的补充或可能为适应以后的某种情况再次调整。 据调查,我县 24 名大学生的户口大部分落在县政府所在地,这与村干部由本村选举本村人的政策相背。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与政策皆不明确和具体,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心理不安定因素的原因。 据调查,现任大学生最大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