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著名十大的心理学效应破窗效应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房子假如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 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假如出现一些牛皮癣广告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广告。一个很洁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 有第一个人丢垃圾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的丢,丝毫不觉羞愧。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心理学家讨论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假如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责任扩散效应 1964 年 3 月 13 日夜 3 时 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无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 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翻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翻开了电灯, 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 38 位 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 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 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 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假如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 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而假如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扩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 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 “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 志趣不同。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