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刚同志的心得体会最近,组织安排了一项任务,每个党员都要写一篇学习陈刚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我是一个执行力还算比较强的同志,通常组织安排的任务我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是,这一次,我没有接到任务就马上坐在电脑面前动次大次的敲键盘,而是右手转着一支笔,双眼放空,沉思良久。 这是一个关于中共党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故事,关于这一类的故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了。你问人们,这个故事带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回答的核心词大部分是敬佩、激赏牺牲者的忠诚、担当、责任、无私奉献和兢兢业业。没错,这是普罗大众都能够给出的标准答案。但假如我们今日撇开人性来讲担当、责任、讲奉献,是空洞的,是苍白的,是无法真正说服别人的。我们应该避开这种生硬的说教,因此我尝试通过分析背后的原因,让每个如今仍然在干这份工作的同志们能够有所思考。当然,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也请各位批判指正。 我看到媒体的一篇报道里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护士小吕说: 最后 3 个月,陈书记饱受癌痛煎熬,他身体右侧插了很多管子,只能左侧体位躺着,这样撑不了多久,所以有时我会提醒他休息,但他依旧目不转睛盯着手头的材料,说着 马上马上 ,但还在工作。 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看到这样的细节,在感动之余一定会扪心自问: 哇,这种敬业精神太难得了,假如我的生命都快走到尽头了,哪里还想得到工作,当然是保命要紧啊! 细节描述的背后,折射出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化探讨。为什么陈书记能做到在病痛面前坚持工作,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而你我却不能?我认为可能会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点,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超越了寻常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鲁迅说人与人是不同的, 有的人专爱瞻仰皇陵,而有的人却喜爱凭吊荒冢 。个体的主观倾向不同,导致了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工作,只因为它是个养家糊口的方式而已,而有些人工作,则是把它当成了一生挚爱,用最浓烈的感情在经营与维护。我们大家都有过谈恋爱的经历,热恋的时候你能为对方做出很多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牺牲。而历史上,很多情种甚至都同意为了恋人献出生命,比如孔雀东南飞啊,梁祝啊,西厢记啊,这些故事至今仍被后世人所传颂。为恋人献出生命,与为工作献出生命,实际上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把其他事物的价值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第二点,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终有一死,既然要死,何不死得其所?一边是早早申请退休,在家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