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兴校的几点思考对人才兴校的几点思考 院校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才兴盛与衰败的历程。一所院校能否有效向前进展,教学质量能否得到用人单位满意和社会普遍认可,人才培育目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其根本在于如何实现人才兴校。实现人才兴校战略需要进一步转变办校治学理念,优化人才兴校环境,潜心讨论和挖掘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 一、强化一种意识,牢固确立“人才兴,校则兴”的办校治学理念 人才兴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自觉的实践依赖于理论上的清醒和思想认识的深刻。对人才兴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有了普遍提高。当前需要深化解决的具体问题,应当是在“人才兴,校则兴”这一理念作用下,进一步破除“三种思想障碍”、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破除“与己无关”的片面思想,增强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 人才兴校战略涉及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知识育人呼唤学问深厚的名师,管理育人呼唤治学有方的严师,服务育人呼唤保障有力的能手,形象育人呼唤身正为范的人师。决不能把人才兴校单纯地理解为是教员的事或哪一级领导的事,除了对教员有着特别的个性要求外,更是对我们各级各职员工的共性要求,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二是破除“坐等靠进”的依赖思想,增强岗位成才的紧迫意识 人才兴校,拥有人才是前提。无人才、缺人才,兴校的理想只能成为空谈。人才不可能凭空产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的进展与壮大,需要一个客观的积累过程;“厚积薄发”,人才的成熟与成长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靠引进,更要靠培育、靠岗位实践锻造。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等、靠”的模糊认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感,增强岗位成才意识,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学苦钻,百炼成钢,锻造人才。 三是破除“无所作为”的懒惰思想,增强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 事业兴衰系于人才,人才质量系于教育。学校担负的使命神圣而艰巨。尤其是新一轮部队院校教学转型和体制改革以来,在整体焕发出锐气昂扬、朝气蓬勃的同时,也仍然存有思维僵化、观念滞后,暮气有余、活力不足,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等现象,这与部队院校建设快速进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必须大力增强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清醒地认识到:今日我们所做的一切,关系着明天为部队及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关乎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荣辱;今日我们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