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德体育管理体制一、体育管理体制是什么 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体育系统内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是实现国家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体育事业进展中的位里政府在体育事业进展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不同,因此,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进展所实行的管理方式以及在管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不同。 二、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 我国政府对进展体育事业历来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实行的方针、政策不同。从新中国成立到 1992 年这段时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属于政府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政府设立专门的体育行政机构对体育的进展进行管理。1952 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央体委,1954 年更名为国家体委,它是领导全国体育运动的政府行政机构,权力高度集中于此。从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体育管理开始由政府一家办向政府和社会联合办过渡。1998 年国家体委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它由原来的国务院内阁成员变成了直属机构,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变职能,实行政事分开,下放权力,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和体育社团,把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宏观管理上来。 我国的体育组织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政府体育管理组织、军队体育管理组织和社会体育管理组织。政府体育管理组织分为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和非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政府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如国家体委到后来的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非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如教育部设立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军队系统主管体育工作的是军委总政治部,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则是群众性的国防体育组织,它负责开展群众性的国防体育运动。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体育组织,主要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二是社会群众团体,主要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全国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三是民间体育组织,这是一些得到上级体育部门承认并接受其指导、监督的体育组织。 三、德国的体育管理体制 德国在体育进展中扮演的角色与我国不同,德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行政机构,政府把体育管理的任务和权力交给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