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随着现代教育的进展,时代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自己能根据学校的培训计划,积极参加培训,积极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学是老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老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年度,学校就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育等诸多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这次校本培训中,对老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老师专业进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老师的成长目标等等。普通老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老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老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讨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我们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我了解学校各方面要求、学会设计、实施教学方案,学会教育、管理学生。在平常工作中从教学和训练入手,仔细搞好教学讨论,查阅资料,与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向老老师们请教、探取宝贵经验,积极用于实践,仔细总结经验,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我自己订了几份教育报刊,每期必看,为自己的转变加快速度。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老师培训对我们老师进行培训时,把我们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而这次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我们参加培训的每一位老师都直接与华师大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谈了自己的专业进展目标,也谈了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而教授们的讲话则使我豁然开朗,他们让我明白了: 1、学校教育科研是一种“现场式”讨论,老师是现场讨论的主体 小学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现场,任何一个讨论者,当他把讨论指向小学时,都必须亲历这个现场,这是因为这类讨论通常是在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是讨论者通过直接的观察,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各种人物、事件、活动、问题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与推论。在这类讨论中,讨论者,即我们老师与实践是直接接触的,而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现潮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我们就是一个讨论者。 2、老师实践中的问题应该是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 原来在我看来,“教学”是自己的事情,“讨论”则是专业讨论人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