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别生转化之三招两式小学特别生转化之三招两式当过小学老师的人都知道,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让人很操心的“特别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些“特别生〞一般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看上去问题都不是很大(与初中所谓的“差生〞有很大的区别),但他们的存在会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当了许多年的班主任,我碰到了各种各样的“特别生〞,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散漫型〞,他们一般来说年龄都比拟大,情绪易波动,好惹事生非,自制力极差,可能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够尊敬老师,是校纪校规直接专政的对象;二是“跳蚤型〞,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贪玩,常常令人疑心是否患有小儿多动症,学习静不下心,懒惰,常常会犯点小错;三是“怪僻型〞,这类学生通常是由于家庭缺陷而引起的,其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一方亡故),有的是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寄居在亲戚或爷爷奶奶家),特点是性格怪僻,缺乏自信,难于沟通。四是“含羞型〞,这局部学生学习上较好,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但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交际和表达,是其成长中的一大缺乏。这些“特别生〞,虽然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成为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出于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目的,老师通常会努力去转化这些“特别生〞,但由于时间、精力以及方法、措施的关系,有时可能达不到明显的效果。本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转化“特别生〞的可行方法,即如下“三招两式〞。第一招:吸引〔即拉过来〕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培育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把学生拉过来,让他亲近老师,融入集体,即成功了三分之一。第一招第一式:魅力。依靠老师的气质魅力、语言魅力、行为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与老师亲近的意愿,激发学生进取之心。这一式的关键是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对“特别生〞不但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和轻视,而且要加倍的给予关怀和保护。第一招第二式:感动。孙子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又有人说,“最大的触动莫过于心灵的颤抖。〞老师可以通过激情的演说,或者是真诚的对白,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让学生看到前路的光明。这一式的关键是老师要彻底摸清学生的脾气,谈话时千万不要罗嗦,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当然,一定要让学生感动得或者愧疚得涕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