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心得体会]小学生学习习惯观察记录教育心得体会学习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的生活,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严重的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培育学生良好习惯是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养教育的根本要求。 学生吴 xx,长得虎头虎脑,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 淘气大王 ,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那声音简直就像炸雷一样;常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 恶作剧 ,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仔细;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甚至大骂父母。因为他是独生子,再加上他父亲常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根本没时间管理他,他母亲又在一家超市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已是疲乏不堪,有时孩子不听话,也就听之任之,无能为力,但他聪慧活泼,精力充沛。 观察分析: 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任性、学习成绩很差。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时间管他,在学校里也是 人见人恨 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判,同学的轻视。但该同学头脑聪慧、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仔细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舞,他就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表现良好。 我的做法如下: 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怀和耐心。从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怀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怀、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舞。纠正中要坚持老师关怀与学生帮助相结合。除老师关怀外,老师也要让周围的同学关怀帮助他。当他有不良行为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帮助辅导他,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当他有一些自制行为时,当他能坚持一定时间稳定注意力时,老师都要及时肯定,并且顺序渐进对学生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 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多指导、多板演等,这样都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舞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多使用一些鼓舞性的语言,如: 试试你一定行! 、 你进步了,很好! 、 你做得很好很仔细,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 、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