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幽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例浅谈新课改这么多年了,语文数学等的课改理念或许早已经深化人心,而科学教学理念却如同山谷中的“幽兰”,孤芳自赏,少有问津。下面结合几则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1、科学思维的培育: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简易化。【案例一】三年级《空气在哪里》一课,前面老师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找出并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利用感觉器官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后一个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像其它物体一样占据空间。那节课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故事引入:蕉太狼知道了爸爸灰太狼的屠羊计划,为了给喜洋洋报信,蕉太狼把情报写在了纸上,这时候灰太狼敲门了。假如你是蕉太狼你会怎么做?(老师设计意图:让生设计把纸放进杯子然后倒扣进盛水的水槽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生:把情报先藏起来,再开门。生:和灰太狼作战,打败灰太狼。生:把灰太狼炸飞。生:把灰太狼踢上天。……对如何来应付敲门的灰太狼,孩子们很感兴趣,回答如天马行空,他们的思维被完全打开,但离开空气占据空间这个实验话题却越行越远。此时的老师尴尬至极,最终是一个孩子的回答“把情报放在瓶子里”,“挽救”了惶恐的老师。猜想是科学实验的前奏,但猜想不是这种胡思乱想。老师有效的问题,或者说指向重点目标的问题,是孩子进行合理猜想的前提。这种把探究难点问题简易化的处理方法,只会把孩子的思维导向无绪与无效。【案例二】四年级《杯子变热了》,这一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热会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学生的猜想“杯子为什么变热了”和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师:为什么杯子变热了?生:杯子里的水的温度传递到杯壁。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写出你自己的猜想。生写然后汇报:生 1: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生 2:从温度低的地方传到温度高的地方。师: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老师进一步启发猜对了也可以,猜错了也可以)……师:那就设计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对刚开始孩子的回答“杯子里的水的温度传递到杯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假如这时候老师能够因势利导,让孩子说出猜想的缘由,或者用笔画出自己的猜想,这或许会搭起解决难点的梯子,培育起孩子高效有序的科学逻辑思维。而后面的猜想引导表面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猜想,其实是脱离了重点,简易了难点,老师还美其名曰为“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