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认同感,现状及原因, 解决途径 【摘要】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剖析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深究其缺乏认同感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途径。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其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 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推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进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开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第二,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 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进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进步的,思想活跃,追求上进,崇尚奋斗,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展现出的为民思国,为学思哲的良好风貌。然而在这主流其中,也掩盖着不少令人担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和不良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 1. 信仰层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主流,但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 社会上可以见到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仍然是整个高校的主流。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关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