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私域 2.0:从管道化迈向平台化本文为大家介绍了管道模式与平台模式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了微信私域 2.0会有哪些管道化+或者平台化的策略? 一、“管道模式” 先来解释下“管道模式”,也可以叫“线性模式”或“价值链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商业模式。 说起价值链可能大家更为熟悉,是由五力竞争模型的创立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采购物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客户服务这个就是最为传统的价值链。 那么就拿某公司的微信私域 1.0 作为管道化的商业模式来看,这条价值链是这样的: ① 拉新(老客导流至微信小号)、裂变等扩大私域流量池→②活跃、留存(针对私域粉丝的维护、权益、社群社区等)→③变现(淘系渠道活动 Push、淘系爆款打造-211 工程、小程序导流变现等等) 下面再来看下细分价值链:拉新:销售订单→DM 单、短信触达→添加粉丝留存:上线群控系统、招募客服 运营人员→客服回复、定期活跃活动等变现:品牌渠道提交变现需求→根据需求排期→私域传播收割二、“平台模式” 那么再来看下“平台模式”,我们其实每天都生活在平台模式里,滴滴、美团、淘宝、京东、微信、钉钉等等,这些都是平台化的企业,他们与管道化的传统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 为了形象化,拿生态化企业举例会很复杂,那么就拿我们每天去的生活超市或者菜场来举例。 比如家边上的一家菜场,主要卖生鲜蔬果,菜场建好后,就需要同时吸引卖菜的和引买菜的都去菜场;让买卖双方直接对接,建立交易关系;并通过所能产生的交易价值变现,对菜场而言就是租金和管理费。 这就是平台,平台始终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开展双边或者多边交易,促使双边或者多边繁荣是其猎取价值的源泉。 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从管道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型,平台模式超越管道模式又有哪些优势呢?优越的边际经济效益,比如:投入会随着规模扩大反而下降,随着微信小号粉丝量的扩大,无需重复投入成本,但是触达的规模却越来越大。积极的网络效应,比如:微信小号合伙人裂变带来的网络效应。提供价值制造、提供市场、提供工具以及内容管理。三、接下来微信私域 2.0 会有哪些管道化+或者平台化的策略呢? (以下策略有些我称它为“管道化+”策略,因为它可能本身还够不上是平台化的策略,而只是管道化的迭代)1. 从人货场视角来构建三大连接 三大连接:导购 合伙人与客户的连接(群控+真人维护分层方案),货与客户的连接(画像/标签,选品),货与导购 合伙人的连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