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应用性突出的专业课。本文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品种法为中心、以核心公式为主要思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辅助手段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关键词:成本会计 品种法 核心公式 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较为突出,较难掌握的专业课程。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普遍还是传授式和案例式,将综合性很强的成本计算理念分解成若干知识点逐一传授给学生,形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模式,难以有效地构建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特别是在会计准则不断修订,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成本会计的进展显得更加滞后,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系统性。成本会计课程其实如同“一棵大树”(整体思路),有不同的“枝叶”(分支理论),具备很强的汇总性,计算一个产品的成本就是把所有的“枝叶”加在一起,综合运用。而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局部的知识也很容易把握,比如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但很难将单一的知识点汇总成体系,这是成本会计教学最大的难点。 (二)实践性。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秉承了学科共有的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征,理论知识掌握要有具体实践的配合,然而它的案例不像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课程般易取得,整个成本核算在任何企业都是不对外公布的,只能依靠仿真模拟。因此,实践课程的开展难度很大。 (三)连贯性。成本核算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要素费用(外购材料、燃料、动力、职工薪酬及其他费用)全部入账,还要归集和分配综合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和损失性费用),其中还涉及到相关账目的期末结账,来自“四面八方”的费用要汇合“一身”,同时还需要借助大量分配表,致使学生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摸不着头脑,造成学生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漏记或多记数据,更无法真正地将成本核算方法融会贯穿。 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体系大同小异。成本会计究其本质属对内会计,因此它的核算内容和方法只有一些法律规范要求,很大程度上可以灵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