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大多数茫然不知所措,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作文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问题。 现行鄂教版六册课本,每册六单元二十八课,六次写作训练,均与单元话题挂钩,而单元的课文文体不一,因此,各年级的训练重点靠老师自己把握。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想一想”和“试一试”又比较抽象。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等工具书。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三十六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加之课本中提供的一些作文题适用面窄,因此实际可用的作文题目少得可怜。 二、老师的问题 老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老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 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六次,并常常进行片断训练。”老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等于六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所以,绝大多数老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老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大部分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老师和教材原因。那么,该怎样用新的方法去适用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