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等特点。2、 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特点,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探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3、 绘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总结四季更替的成因和五带划分的方法。4、 识别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算,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活动 1:阅读课本“地球的公转”图,借助三球仪或 Flash 动画课件,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填写表 1-3-1 中的空白部分: 表 1-3-1 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自 向 。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周期1 个回归年,即 速度角速度平均角速度约为 1º/天近日点(1 月初)较 ,远日点(7 月初)较 线速度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活动 2:由于地球运动时地轴总是倾斜的,且倾斜的角度和方向总是不变,因此,地球自转的轨道- 面与地球公转轨道- 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目前角度为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 度之间往返移动。阅读课本“黄赤交角”图和“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然后在图 1-3-1 中绘制“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曲线,注明 A、B、C 三点处的日期,并在各点间画箭头表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图 1-3-1动方向。(2)在图 1-3-1 中标出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并画箭头表明其移动方向。(3)如果黄赤交角为 0o或 30o,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会有什么变化?活动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 和 作有规律的变化。(1)阅读课本“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图,借助数学知识,推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 ,从直射点向 递减。所以:①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②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③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3)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 值;反之,达最 值。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可知:① 夏至日时: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地区达最小值;②冬至日时: 的地区...